2025-09
10蒸化机的发展历程
蒸化机作为纺织印染行业的关键设备,其发展历程见证了行业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化、智能化生产的转变。它的出现,提升了印染织物的质量与生产效率,在印染工艺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早期的蒸化机技术源于国外,当时国内纺织印染行业对先进设备需求迫切,企业主要通过引进国外蒸化机来满足生产。这些早期设备结构相对简单,主要依赖蒸汽的基本作用对印花后的织物进行蒸化固色。操作过程多为人工手动控制,温度、湿度以及蒸化时间的把控精度有限,这使得产品质量稳定性欠佳,且生产效率较低。但即便如此,它们为国内印染行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生产的基础,让企业对蒸化工艺有了基础认知。
随着国内对纺织印染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制造能力的提升,开始进入对引进蒸化机技术的消化吸收阶段。国内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,拆解、研究国外设备的构造与原理,逐步掌握核心技术与制造工艺,在此基础上进行国产化生产。这一时期的蒸化机在外观与基本性能上与国外引进设备相似,但价格更为亲民,且在本地化售后服务上具有优势,为国内印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同时,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,对设备进行小范围改良,例如优化蒸汽管道布局以提升蒸汽输送效率等。
技术的积累与市场需求的增长,促使国内企业开启自主研发与创新之路。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,研发出多种新型成环装置,如从最初的蒸汽吹环式发展到应用更广泛的机械成环式,其中早期机械成环的成环刀方式不断优化,如今的挂布辊可自动旋转,使织物在汽蒸过程中全松弛、无张力,避免了挂杆印,保证蒸化均匀一致。在自动化控制领域,从最初简单的温度表、压力表监测,发展到采用 PLC 可编程控制器与触摸屏控制,实现对蒸化过程中的温度、湿度、时间、环长等多参数精确调控,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与生产效率。像新型成环装置可使设备最大车速达到 60m/min,相比早期设备有了质的飞跃。
近年来,在全球倡导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,蒸化机朝着节能、减排、绿色方向发展。特殊设计的饱和蒸汽发生器无需外接蒸汽即可产生饱和蒸汽,使得蒸汽消耗大幅降低,同类蒸化机相比蒸汽耗量降低 30%,印花染料等助剂用量降低 30 - 40%。一些企业还引入废气、废水处理技术,对蒸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,减少对环境的危害。同时,智能化、数字化技术进一步融入蒸化机,设备能与工厂的整体信息化管理系统相连,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与分析,为企业优化生产流程、降低成本提供数据支撑 。
